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转化条件覆盖
坐在家里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转化条件
交通肇事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转化条件
张伟 安徽金亚太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按照《交通肇事案件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在交通肇事罪案件中,有些情形下,交通肇事罪是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罪的。但难点在于,二者的主观故意的转化如何把握
?行为人由过失交通肇事的行为到故意杀人的行为,存在一个主观心理转变的过程。行为人交通肇事造成他人伤害在主观上是出于过失,在因交通肇事已经致被害人伤害结果而使其陷于死亡的现实危险状态情况下,被害人的生命安全依赖肇事行为人的及时救护,而行为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采取措施防止死亡结果的发生,而是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罪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护而死亡,其承担的刑事不再是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的,而是因其先行为造成他人死亡危险状态构成的不作为的刑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7条明确规定: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同时,由于肇事者自己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才使被害人的生命处于现实危险状态,因此,从法律明文规定和行为人先行行为看,肇事行为人负有防止死亡危险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如果能够履行而故意不履行,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就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故意杀人犯罪。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对于造成被害人死亡的主观心态既可能希望被害人死亡,也可能是放任被害人死亡。因为行为人对被害人处于急需救助、生命安全处于危险状态是明知的,此时,再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如果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则属于直接故意杀人;如果仅是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则属于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至于个案中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的认定,一般可以从其实施的客观行为、肇事后被害人的伤害情况、当时的特定环境以及社会一般人的通常认识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在肇事者自己先前的交通肇事行为使被害人的生命处于现实危险状态的情况下,肇事行为人负有防止死亡危险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如果能够履行而故意不履行,造成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就构成刑法上的不作为故意杀人犯罪。
昆明男性功能障碍南昌治疗白癜风医院
成都治男科
- 上一页:两年三审还自由可以获得哪些赔偿计划
- 下一页:人民法院可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汇编牛
-
湖人三方交易曝光:威少联手盖帽王冲常规赛,潜力锋线联手詹皇
爱德华领衔的亚特兰大热火队员早早地和世界大赛却说了再见!对于热火队员...
2024-10-21
-
她们比例都逆天了,也没下手比例穿搭!!!
...
2024-09-27
-
懂得念人之好,是职边锋更高级别的情商
我们都听感叹过《伊索暗喻》里头,农人与毒蛇的情节。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
2024-08-18
-
夏日运动季 选一款动感腕表|封面天天见·逛姐出街
火热春季的到来,非常是激发了大家运动的热忱,让汗水与快乐肆意恣意。无...
2024-07-23
-
鲁东大学2022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体育类专项测试6月19日开始
记者 李楠楠 6翌年12日,记者从鲁东大学获悉,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鼠疫防控...
2024-07-22
-
新增5个准入地!2022年法考准入条件地方名单汇总
有更加多乒乓私信追问合合杆菌,关于2022法考调高前提条件地四区有哪些的...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