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职化儿童辛辛苦苦把父母拉扯大永恒
亲职化儿童:“辛辛苦苦把父母拉扯大”
我辛辛苦苦把爸妈拉扯大
特殊的独立者:被依赖的孩子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见到这么一种人,他们非常的独立,乐于助人,似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能自己把它处理好,其他人都不用也不需要帮什么忙。可是往往在这种时候,身为朋友的我们总是忍不住叹息一下,为什么每次你遇到麻烦,或大或小,都不和我说一下呢?
你真的把我当朋友吗?为什么我觉得你一点也不需要我?
事实上,这一类人可能生活在一种很特殊的家庭,他们或许从小就要承担家里大大小小的,照顾到其他的家里人,成为家中的父母,而不是被照顾。
心理学家给了他们一个名称,父母化的小孩,或者说,亲职化儿童(ParentifiedChild)。
建议交易者长线离场观望 什么是亲职化儿童:我辛辛苦苦把我爸妈拉扯大
精神病学家IvanBoszormenyi-Nagy和ark认为,所谓亲职化(parentification,又译作父母认同),指的是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角色被互换,孩子被要求承担起关怀者的角色。
假设家庭里几代人的代际关系被看做一个需要欠还以达到平衡的账户的话,亲职化可以当成是这应收账款(accountsdue)中的家庭账簿(familyledger)。比如说,在父母小的时候,他们的个人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这份缺失就会从他们的下一代中获得弥补。
对于这个孩子来说,TA身上就承担了一种隐形的义务被要求平衡这个家庭账本,父母从他上一辈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东西会从这个孩子身上索取。在这种情况下,TA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就会被塑造成另外一种情况:我作为这个家的孩子,我要满足家中成人(父母)的需求。
美国的心理学家rpel认为,这些亲职化孩子的身上发展出了某种令人惊讶的能力:他们能够敏锐的捕捉到父母的情感和要求,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故意的去夸大的理解和反应父母的需求,不管这过程会不会让他们本人感受到不悦或不适,孩子都会以此来保证和父母之间的联结。
亲职化儿童的性格窘境:受虐癖?自恋狂?
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ofCalgary)的精神病理学系的专家st和ller提出,孩提时代的父母认同现象,或者说家长让孩子形成的这种强迫性的看护(compulsivecaregiving)状态,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日后的成长中更加容易患上自我挫败人格障碍(self-defeatingpersonalitydisorder),通称,受虐癖。
一方面,在家庭里,由于子女被强制性的承担起照顾父母的,他们自身就会无限的接近一种为人父母的状态,对人对事都倾向于过度的包容和退让(比如过度的在意他人的想法,不希望他人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且由于长期都是照顾别人的人,所以不会也不懂得如何被别人照顾;
另一方面,子女和父母的这种交流模式,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并且在他们和其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自觉的把其当做为人处世的模板。
来自美国阿尔格西大学佐治亚职业心理学院(GeorgiaSchoolofProfessionalPsychologyatArgosyUniversity)的nes和佐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StateUniversity)的MarolynWells两位教授在West和Keller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亲职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他们发现,除了上面提到的特殊的自暴自弃的人格障碍以外,亲职化还可能让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导致一种自恋型人格(narcissisticcharacteristics)。
在亲职化家庭中,父母放在孩子身上的目标通常是有点不切实际的,但是孩子却会把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当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样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孩子会渐渐的忘记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甚至会造成某种认知偏差我是我父母的理想,因此我是厉害的,出类拔萃的,伟大全能的。
另外,无论是上述哪一种人格障碍,形成的过程都极其相似。
当父母直截了当的要求他们的孩子照顾到他们父母的情绪和生活要求时,孩子的受虐型亲职化特征就会被激发出来。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乖乖听话并且抑制孩子自身的天性和想法,成为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是家里的小男子汉。
相对的,当父母把孩子当成是他们心目中的一个非常理想的自我投射(idealizedself-projection)的时候,就产生了自恋型亲职化特征的诱因:你要实现妈妈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爸爸以前没有做到的,以后全靠你了。
同时,这两种人格障碍并不会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在同一个家庭中体现出来,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的孩子平日里可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
交往障碍:
性格特点下的依赖困难
对于亲职化儿童自己来说,他们很难在后来的社会化过程中去承认自己的确有依赖他人的需要。
因为一旦直面这个问题,过往的一些难受的经历比如向父母寻求慰藉却不可得,自己的情感诉求得不到回应之类就会再次袭上心头。这种失望、羞耻、自我批判的感觉,只会让他们的痛苦加倍。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容易让别人产生一种错觉:我和你是朋友,我却觉得我不被你需要。
长此以往,他们似乎成为了人群中的特殊的独立者,并任由其形成交往过程中的恶性循环。而在这个逃脱不掉的圈子里,无论遇到任何事情,这些人都只能不断的孤军奋战。
杭州子宫内膜炎成都治疗男科
哈尔滨治疗盆腔炎医院
- 上一页:亲爱的师生恋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力量
- 下一页:亲身经历我如何看待失去的记忆容易
-
2022年7月7号生肖快乐指数。
2022年7月7号月历好船运基准。 文/易鑫 壬寅年 丁未月 辛酉日 星期四 农历八...
2024-11-01
-
戏仿手臂该怎么画?戏仿手臂简单画法
英雄人物双右臂该怎么画像?英雄人物双右臂简单英雄人物画像。很多朋友都...
2024-10-20
-
这些“二胎”高校,发展不比“双一流”差
我们都知道,评判所中学大学生实力如何的方式,一般都是看这所大学生到底...
2024-09-27
-
夏日连衣裙别乱穿,记住这3个小技巧,气质优雅有魅力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不少女生从裤子也用上了裙装,长裙在夏天那时候是十...
2024-09-24
-
爱你是我的自由,就让你是我的感觉
往昔里你曾激浪勇进,不曾管天是晴割,幻想要若破灭随之粗犷,风卷浪花水...
2024-08-31
-
后生初期|怀后生前三个月不能说?这是迷信还是另有说法?
女婴后,3个年底内很昧去找别人。这个习俗,老年代代相传,流传至今,还...
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