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格律诗词创作多年
涉足格律诗词创作多年,感觉比较难掌握的就是如何去营造格律诗词的“意境”这个问题。古人有句俗语云:“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可见“意”在诗中是如何的重要。因此,也可以证明,古代诗人对“意境”的重视程度。那么,何谓意境?意境是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它是格律诗词作品中所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并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和诗意,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在此,笔者欲借用一个与论文题目无关的故事来佐证,作者在创作格律诗词时必须注重营造意境的重要性。宋徽宗赵佶是位才子,精通琴棋书画,是一位艺术皇帝。若论治理国家大事,他算不上是个好皇帝;若论文学艺术成就,他却是个文坛领袖。他一生酷爱书画,在谈诗论画方面,见解独到,令人折服。有一次,他想遴选出一位有成就的画师进宫伴驾,就出了个“深山藏古寺”画题,大考天下画师。圣旨一下,画师们纷纷奉旨应试。令宋徽宗大跌眼镜的是,在收回的试卷中竟是些写实的答题:有的在山腰间画座古寺,有的把古寺画在丛林深处,有的只画出古寺的一角或古寺的一段残墙断壁……就在宋徽宗感到失望之时,有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他,并将此画用红笔钦点为“魁首”。那这幅画究竟好在哪里呢?其实,这幅画的高明之处,就是那位画师在意境营造的巧妙构思,他敢于打破常规,避开古寺不画,重点突出一个“藏”来构图营造意境。诸位请欣赏这幅画:只见在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着泉水往水桶里倒。其实,这幅画的意境就在这个挑水的老和尚身上,只有他才能够含蓄地把“深山藏古寺”这个题目表现得淋漓尽致。试想,一位年迈的和尚下山挑水,那古寺一定是在深山之中,画面上看不见,这就把“藏”字表现出来了。这位画师之所以选择老和尚下山挑水这一角度,就是为了使画面含蓄,启发读者的联想。像这幅意境深邃的画,不夺魁才怪呢。言归正传,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首描述羁旅游子的巅峰之作,以其意境高远而被人们千百年来一直传唱不朽。这首小令全文仅仅二十八个字,却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十一个意象构成,看似杂乱无章,实则经过作者精心布置,巧妙安排,使得一个个孤立的景物,经过艺术手段加工提炼,使之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面对此情此景,令人倍感凄凉,怎不让人悲从中来,怎不让人撕心裂肺,怎不让人肝肠寸断啊!真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我国格律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被中国历朝历代的各个阶层的人士所喜爱和推崇,除人们被格律诗词自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还是它的“意境”可以令人陶醉其中,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明朝藏书家、刻书家朱承爵在《存馀堂诗话》记载:“做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当然,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格律诗词意境营造的顶尖高手,有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抑顿挫,白居易的浅易晓畅,王维的清新淡远,李商隐的缠绵悱恻,高岑的雄浑悲壮,苏轼、辛弃疾的豪迈壮阔,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清丽等,无不体现出诗人的独特秉性和作品的脱俗境界。
的确,意境是诗人在创作格律诗词过程中所表达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的产物,并使之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格律诗词创作离不开意象和意境,因为意象指的是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的是审美的深度。所以说诗人在创作格律诗词过程中,所选择的意象只是做诗的第一步,也是创作格律诗词的基础,而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的融洽,才是达到格律诗词的艺术境界的真正目的。常常听到诗词界的专家、学者、诗人,谈论他们在创作格律诗词时的切身体会,或曰:“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曰:“诗言志,志贵高远”,或曰:“ 酿佳句,义愤出诗人”。所有这些,都是为诗中的“意境”服务的,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由此可见,格律诗词的意境是作者的心境和感受的自然融合,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也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例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李白眼中的景物“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都是意象,诗人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生动画面。至此,有人会说,诗人李白笔下勾勒出的这幅《送孟浩然之广陵》的画面好像非常直观,表面上看不出诗人李白送别友人那种依依不舍的眷念。如果读者细细品味,就会感觉到诗人李白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是:孤帆消失、只剩下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送别之人,其中的离愁别情是何等的孤独感和苍凉感。从而,表达诗人李白送别友人的那份深情挚意。再如,贺铸《青玉案》的结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人贺铸将“青草、柳絮、雨水”这三个意象,巧妙地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试问闲愁都几许?”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则抒发诗人贺铸在政治上的不得志,通过这些“闲愁”,非常婉约地表达在诗文里。可谓立意新奇,能引起读者的无限想象。
俗话说:“工夫在诗外”。其实,这就是格律诗词意境营造的奇特效果。诗人陆游的诗词全集《剑南诗稿》(卷七十八)载:《示子遹》,诗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人陆游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做诗不要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而应该到生活中广泛涉猎,开阔眼界,注重诗的内涵和意境,将“物境”、“情境”和“诗境”溶为一体,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这就是“功夫在诗外”的真正含义。
关于诗的意境,早在唐朝时就有人把它分为“三境”和“三格”。三境,即:物境,为下等;情境,为中等;意境,为上等。三格,即:用事,为下格;用气,为中格;用意,为上格。所谓格律诗词的“三境”:一是物境。即实境,属下格。诗人仅仅是在描写景物,用语质实,没有形象,缺乏空灵。二是情境。即感受,属中格。诗人已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了强烈的情感体验之中,将意象融为一体。就是说把客观事物理解了,体验到了,化为个人感情,经过酝酿加工写出来。三是意境。即境界,属上格。诗人是将物境、情境都融化为自己的意识、情感,升华到最美好的境界。
总而言之,意境是诗人的个性和生命。诗人在创作格律诗词过程中,一定要挖掘“物境”的精神实质,体验“情境”的真情实感,营造“意境”的忘我境界。也就是说,创作格律诗词要注重意境的营造,将你对物景的所见、所想、所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最高境界,这样创作出来的格律诗词,必定是一首尽善尽美的好诗。
共 27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文章很好地概括了诗的意境之认识和运用。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所有意象、意境、象征,都是通过联想、想象而产生的;一切艺术,就是活的现实,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觉,诗则作用于想象。因此,想象的最高成就,就是诗里表现的意境,这好比一股潜流,好的意境,会把读者吸引进去。拜读。【:欣雨文萃】
痛经怎么调理根治尿频尿急尿痛是什么病
南平治疗白癜风医院
-
经历了3次装修,我发现有8样家具全是“绣花枕头”,不实用性还贵
一个家美不美,完了全都跟着房东的美感来走,有些时候不是我们品位不好,...
2024-04-16
-
阿尔比奥尔:我们要让爱华顿暴露缺点 四强中最热门的是皇马
克里博:我们要让阿仙奴渗透到在技术上 四强之前最受欢迎的是阿森纳 电...
2024-03-18
-
高中学历,应该从什么简而言之提升自己的学历?
1.如果你年龄还小,高三、高中时教书,或者几天后初中部时毕业考虑要不让...
2024-02-01
-
真正有品味的女孩,夏天不会去穿这4件“衣服”,显廉价拉低档次
想要看一个女人有未现代人,看她的日常接送配就可以从前获知。值得注意是...
2024-01-02
-
紫色贝贝的穿搭太时髦了,精致、大气、得体,又不缺男孩子气
在在茶色贝贝在忙着紧接,而我却在这一次的come back里头小时候了joy的身着乘...
2024-01-01
-
蔚来与极地未来合作开发 COP15青年生物多样性科学探索
5同月22日,第22个亚太地区生命体多元性日在即,蔚来宣布与极地下一代就Cl...
202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