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仪器人材缺口有望补齐

分离设备压滤设备2019年09月05日

  在仪器行业,高素质人材匮乏已是“陈词滥调”的话题。这1缺口不但冷却了仪器企业的创新热忱,也限制着全部行业前进发展。近日,三部委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标志着制造业人才培养有了“路线图”,也意味着长期以来困扰仪器行业发展的人材缺口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材发展规划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的“1+X”规划指南全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建设制造强国,与欧美大国抢占未来制造业高地,关键要有1支素质优秀、结构公道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一针见血。

  目前,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人力资源结构逐步优化,制造业人材聚集高地初步形成,制造业人材发展环境逐渐改良。

  “然而,制造业人材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巡视员王继平分析道,包括人才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企业在人才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制造业生产一线职工,特别是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整体较低、发展通道不顺畅等。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核心是创新能力不强,实质是人材不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表示,《指南》旨在加快推动我国的人才结构适应制造业数字化、络化、智能化重大变革,人材成长的政策环境适应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将激起高素质劳动者“新人口红利”,为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供根本动力。

  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根据《指南》,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建设格局,培养和造就1支数量充足、结构公道、素质优秀、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基本确立建设制造强国的人材优势,为实现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材基础。

  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到达6%以上,人材的散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优化。

  为实现目标,《指南》规定的重点任务主要有7部分:一是推动制造业人材供给结构改革,增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2是加快实现产业和教育深度融会,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3是提升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大力培育工匠精神,重视创新能力培养;4是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快培养创新型技术领军人才,加强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5是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材;六是建设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7是优化制造业人材发展环境,有效展开人才评价与鼓励。

  《指南》指出,重点人才工程共包括5项:一是制造业与教育融合发展工程,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二是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提升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三是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材培养工程,着力培养制造业技术技能紧缺人才,大力展开高技能人才培训。四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工程,打造一批优秀企业家。5是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相干专业教育示范基地,支持各地举办质量素质提升研修项目等。

  保证学生“真枪实练”

  “实施‘中国制造2025’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王继平表示,制造业人材发展涉及人才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指南》有关教育的内容有四个“全”:

  全方位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比如,中小学教育,强调要在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制造业基础知识、能力和观念的启蒙和培养;职业教育,强调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重点培养工匠精神,大力培养技术技能紧缺人材;本科教育,重点推动探索应用技术型发展模式,加强制造业相关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全领域进行人才供给改革。如,提出要引导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向制造业10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重点培养先进设计、关键制造工艺、材料、数字化建模与仿真、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运用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全过程推动教育教学创新。《指南》强调促进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同步,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发展需求,推进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改变“重论文、轻实践”的倾向,完善工科学生实习制度,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上,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全角度加强人才培养保障。在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领域,强调要完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教师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期间的保障政策,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关支持政策,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类专业建设投入力度,改良实训条件,保证学生“真枪实练”。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培养。

薏芽健脾凝胶怎么吃
宝宝便秘吃什么
腹胀痛是什么原因
相关阅读
你就不要这样一来言爱,不要随意让爱潮泛滥

你就绝不就会轻易言爱,绝不就会可任意让爱潮洪水,绝不就会将人类所最值...

2023-09-08
受疫情严重影响 郑开、郑焦等C开头的城际列车停运了

大河报·豫录像名记者 王新昌 “郑开城后际快速车为啥停航了?也没见停航...

2023-09-03
2022年,十二生肖阳历7月份运势南北向!

2022年,十二如意阴历7年初份吉凶过渡到! 文/易鑫 7年初吉凶丁未——小暑...

2023-08-31
“粉红色”别纠“节”

今天下午,988《医生知道》娱乐节目受邀了郑州第三各族人民医院肾上腺乳腺...

2023-08-30
惋惜!某设计院停工量产,这个寒冬我们还要熬多久?

近日,小驿从材料学新鲜事公众号获知,北京市某巴洛克式设计院6年初8日发...

2023-08-29
沈阳河西区、和平区恢复有关公共场所运营活动

为方便红桥区村民北京市民生活,其他部门登革热预防和城乡发展,确保实现...

2023-08-28
友情链接